当前位置:首页 > 电视频道

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直播:周书杨笔墨下的古坛新意

来源:本站 | 时间:2025-11-08

简介:10月27日的北京秋意正浓,日坛公园内千年古柏疏影横斜,红墙绿瓦在晨光中流转着温润的光泽。笔尖缓缓落下,墨色在宣纸上晕开,日坛的古坛轮廓在青年画家周书杨的笔下渐渐苏醒,历史厚重感与山水丹青的气韵交融共生。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自开播以来,始终致力于将书画艺术从高雅的殿堂带入普通观众的生活。节目通过沉浸式直播,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。此次直播全面展示了周书杨从观察、构图到落墨、晕染的完整创作···

1027日的北京秋意正浓,日坛公园内千年古柏疏影横斜,红墙绿瓦在晨光中流转着温润的光泽。笔尖缓缓落下,墨色在宣纸上晕开,日坛的古坛轮廓在青年画家周书杨的笔下渐渐苏醒,历史厚重感与山水丹青的气韵交融共生。

 图片1.JPG

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自开播以来,始终致力于将书画艺术从高雅的殿堂带入普通观众的生活。节目通过沉浸式直播,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。此次直播全面展示了周书杨从观察、构图到落墨、晕染的完整创作过程。当他的笔尖在宣纸上游走,观众看到,日坛的古坛轮廓如何被精准勾勒,周边的层林叠嶂如何通过墨色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,亭台远景又如何凝于纸上。

 图片2.JPG

中国山水画历来强调气韵生动,在这场直播中,周书杨展示了如何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、皴擦点染,表现日坛的历史厚重感与自然风光的生动气韵。这种技艺与意境的完美结合,正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所在与西方风景画不同,中国山水画强调的不是客观再现,而是主观表现,是画家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。周书杨的日坛写生,正是这一艺术理念的生动诠释。

 图片3.JPG 

通过直播镜头,观众还能看到画家如何观察实景、如何构思布局、如何下笔勾勒。就连笔尖与纸面摩擦的细微声响,都通过直播传递至屏幕彼端。这种沉浸式体验,打破了艺术创作与观众之间的壁垒,让书画艺术从静态的成果展示变为动态的创作过程分享。

直播中,周书杨不仅展示了作画技巧,还分享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思路,让观众在欣赏之余,也能理解中国书画的文化内涵。无论是天坛写生的美院学子,还是白描秋花的张晓瑜,他们都在用年轻人的视角和语言,重新诠释中国传统艺术。这种诠释,让古老的书法绘画艺术与当代文化产生了共鸣。

 图片4.JPG 

无论是日坛的古坛轮廓,还是天坛的秋日花卉,都是艺术家笔下的素材,也都是生活之美的源泉。艺术终究源于生活,而高于生活。当周书杨在日坛写生,他描绘的不仅是眼前的风景,更是心中的意境。直播结束,周书杨的作品也宛然成型。墨色染就的日坛秋景,凝固在宣纸上,也定格在每位观众的心中。

 图片5.JPG

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,以书画为媒介唤醒尘封历史,让中轴线文脉随笔墨在新时代持续流淌。节目通过一场场沉浸式直播让观众看到:书画艺术从未远离生活,它就在我们身边,在每一个可能的地方悄然绽放。艺术与生活的对话也从未停止——那些我们日常走过的古迹、看过的风景,都可以成为笔下的意境,心中的诗意。


推荐图文